太极网 (中文版)

我希望通过太极网向大家分享太极的故事,锻炼要领及锻炼的益处。
View English Version)

Name:

Taiji is fascinating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beautiful forms but also the basic principles. I learned both Yang and Chen Styles. The learning is endless.

Saturday, July 22, 2006

李德印先生在新州讲太极 - 2006.6.4

太极拳历史:
1. 起源于陈家沟,赵宝镇
13式 - 5 套:八卦五行。
长拳一套。
2. 200年后, 1830-1850,由河南传至河北再传到北京。
杨路禅在陈家沟学了13式的头套及炮捶 - 陈式老架。
武雨香在赵宝镇学了另一套 - 陈式新架。
3. 1920年,太极形成五大流派
陈式
陈式-》杨式
武雨香-》武式
杨式传人-》吴式
武式 -》孙式
4. 中国大陆
56年 - 24式。 为了推广太极拳。
88式 - 为了规范太极。
80年代 - 7个竞赛套路。为了亚运会。
90年代 - 开始了段位制, 8式(一段), 16式(二段),24式(三段), 32式(四段)

太极拳有三种: 传统,规范,及自编,自造。

太极拳的特点:
1. 把动放在静的基础上,体现了中华的养生文化。 动以养生, 静以养心。 动静结合, 内外兼修。 锻炼自我控制能力。
2. 把形体的动作放在意念引导上。 先在心,后在身。
a. 科学试验证明人体可有三种状态: 1) 工作态; 2)睡眠态; 3)气功态。人在气功态时,头脑清醒。
3. 把键身美容放在柔缓自然,中正安舒的运动中。
a. 长寿的象征: 仙鹤, 龟, 蛇。
b. 柔缓自然,中正安舒。
4. 把攻防格斗放在中华太极阴阳哲理中。
a. 攻防是武术的中心。力强打力弱。
b. 太极强调阴阳, 以柔克刚。阴阳是中华的固有理教。
5. 把武术放在健身的基础上。
a. 延年益寿不老春
b. 武术和气功的结合。用攻防动作为养生。
c. 举例: 弓步 -不要太拼搏。自然向前。

初学者应知道哪些要领?
1. 轻松自然: 放松, 柔和, 自然。
2. 舒展,圆满。 柔中欲刚,膨劲,伸拔柔和。
3. 式正招圆。
4. 轻起轻落,迈步如猫行。
5. 立身中正, 松正自然。
6. 上下相随,不要手脚分家。
a. 手,脚,腰,眼,身部注意协调。
b. 手脚齐到方为真。
7. 旋头竖项。学会亮相,头顶悬。
8. 主宰于腰,不能断劲,不要急起急落。
a. 劲断意不断,式断气不断。
b. 以腰带手。
c. 例:刹车不点头。
9. 分虚实,不要死水一潭。连接是虚,完成是实。
10. 气力相和。
a. 不要憋气,鼓气,挺胸。
b. 配合动作呼吸。
c. 例:根据伸手的目的,表现的内容配合呼吸。和平常动作一样呼吸。以动作为中心。
11. 气势神韵。不在形式在气势。曲伸开合凭自由。

对太极初学者的几点建议:
1. 入门不难
2. 初学时,记动作难。不要贪多求快。
3. 从一开始就注意动作的正确性。
4. 只学不练的人学不好太极,只练不想的人也学不好太极。
5. 学太极: 三分在要领,三分在专心,四分在持之以恒,认真专心。
6. 保护膝盖: 热身活动10分钟,完后10分钟放松。
7. 不要钻死角尖。若看书看不懂,放一放。也许你功夫再深一点就能体会。也许写书的人也不懂或故意写的难懂。

其它笔记:
不怕千招会,就怕一招熟。练拳不练功,到老一场空。

弧步:脚提落时在空中划弧。轻起轻落。
实脚转:不移重心直接转。虚脚转:移重心在转。

对太极俱乐部的建议:
1. 用国内统一的24式太极拳音乐
2. 加训练课
3. 拳友之间互相切磋
4. 持之以恒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